仓储信息化的必要性
- 仓储是物流与供应链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和调控中心
- 现代化仓储离不开仓储信息化
- 更进一步的说,仓储业的发展与国际接轨,离不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。其业务流程的优化和改革将大大提高仓储业的效率,扩大服务的对象。(机械化、自动化、信息化、智慧化)
现代化仓储与仓储信息化
不论是在第三方物流还是在大型企业自营的物流体系中,仓储管理都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环节。
仓储既是物资流转的一个重要枢纽,也是信息流通的一个重要环节
现在的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仓储管理的重要作用,逐渐加大仓储现代化改造的步伐,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- 加大对仓库的硬件投入
- 加大对仓库的软件投入
- 企业资源计划的夏天
- 供应链管理系统(企业内部与外部)
我国仓储信息化存在的问题
- 企业对物流信息化认识和了解不足,物流信息化建设起步晚、推进慢,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,其信息化建设也很晒从供应链的整体目标出发进行规划
- 另一方面,物流行业信息标准化也确是严重
- 还有一些企业,他们已经朦胧地认识到了企业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,但怎么入手,怎么能更加高效、低成本地入手,却令他们困惑不已。
仓储信息化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关注
- Barcode,RFID,EDI的技术
- WMS系统整合技术
- 信息化与标准化的结合
- 商业智能(BI)技术的应用
- 物流信息化技术供应商的盈利模式
现代仓储管理技术的概述
一、现代仓储管理技术的特点
- 管理社会化与专业化
- 仓库等技术设施实现立体化,智能化
- 方法与手段实现科学化
- 数据实现信息化,实时化
- 人员知识化,高能化
二、现代仓储管理技术等作用
- 订货、发货业务、设施设备、人员等信息化——所有的仓储资源数字化,信息化以便于我们虚拟结合、远程控制
- 基于条形码管理的进货、发货检验集约化,仓库内的保管,装卸作业自动化、智能化——所有业务都数字化,信息化,提高作业效率,满意度
- 场所管理信息化、便利化(虚拟化)——整个库场“智慧仓库”。只有仓储信息化才能实现仓储现代化
条形码技术
一、条形码的概念和分类
-
条形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黑白相间、粗细不同的条、空及字符所构成,是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的符号,代码。条形码是一种可供电子仪器自动识别的标准符号,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,能正确快速地为产、供、销各环节在采集、处理和交换信息时提供标识
-
条码的识别仪器主要是条码阅读器,它是扫描仪和译码器组成的。扫描仪主要手持式和固定式。手持式主要有接触笔、CCD扫描仪和激光扫描仪等
-
条码编码等要求:唯一性;易识别性;科学性;可扩充性;层次性;稳定性;统一性与协调性
-
分类:
- 按载体不同:纸质条形码,金属条形码,塑料条形码等
- 按连续性:连续性条形码和非连续性条形码
- 按信息存储等方式:一维条形码、二维条形码和复合码
-
条码的构成
- 起止符
- 数据符
- 校验符
- 终止符
- 静区
-
条码的特点
- 可靠准确,误差小
- 数据输入速度快
- 经济便宜,成本低
- 灵活、实用
- 自由度高
- 设备简单、操作简单
- 易于制作
- 缺点:信息存储量不大,有点不可重复使用,防伪性较差
-
条码技术在仓储中的应用
- 实施条形码仓库管理电子化的特点:
- 实时数据(经济性、易实施的库存管理,保持原有物流方式,实现信息流的自动化,即数据采集自动化)
- 零差错
- 省人力,高效率
- 实施条形码仓库管理电子化的特点:
射频识别技术
- 射频识别省运用无线电技术远距离识别动态或静态对象的技术,简称RFID
- 作用:射频识别省一种较新的自动识别技术,由于其非接触阅读和远距离跟踪移动对象的性能,可以在制造业不宜使用条形码标签的环境下使用,还可以广泛用于其他各种领域,如店铺防盗系统、居室防盗系统、物品和库存的跟踪、自动收费、制造业流程管理、联运集装箱和空运货物跟踪、航运与铁路车辆追踪等等。也可对有毒物,危险品识别与查寻等。
- 射频识别系统:射频识别是能接收或发射无线电波的电子标签存储信息,标签与识读器之间利用静电耦合,感应耦合或微波能量进行非接触的双向通讯,实现存储信息的识别和数据交换
- 分类:
- 根据电子标签内是否装有电池为其供电,又可将其分为有源系统和无源系统
- 从电子标签内保存的信息注入方式可将其分为集成电路固化式、现场有线改写式和现场无线改写式三大类
- 根据读取电子标签数据的技术实现手段,可将其分为广播发射式,倍频式和发射调制式射频识别技术三大类
- 射频识别系统的构成
- 电子标签(RF标签)
- (编程器写入信息)天线(至少一条)
- 无线收发器(带解码器也称阅读器)
- 工作流程:编辑器写入信息(标签)——(解读器)发射天线发射信号(接收天线接收信号)——读卡器解读信息——控制器来执行操作
- RFID系统的应用
- 货物的实时定位系统
- 智能托盘系统
- 通道控制系统
- 配送过程贵重物品的保护系统
射频识别与条码技术的比较
比较参数 | 条码技术 | 射频技术 |
---|---|---|
数据密度 | 低 | 高 |
易读性 | 良好 | 好 |
杂屑/潮湿干扰 | 非常高 | 无影响 |
被覆盖的影响 | 非常大 | 无影响 |
退化/磨损的影响 | 有限 | 无影响 |
方位/位置的影响 | 低 | 无影响 |
读取速度 | 低 | 非常快 |
读取距离 | 0-50cm | 0-5m |
读取方式 | 接触式 | 非接触式 |
读取数量(同时) | 单物品 | 多物品 |
读取物品是否可移动 | 非移动识别 | 移动识别 |
RFID与条码相比优势更明显: |
- 不需要光源,甚至可以透过外部材料读取数据
- 使用寿命长,能在恶劣环境下工作
- 能轻易嵌入或附着在不同形状、类型的产品上
- 读取距离更远
- 可以写入及存取数据,写入时间相比打印条码更少
- 标签的内容可以动态改变
- 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标签
- 标签的数据存取有密码保护,安全性更高
- 可以对RFID标签附着的物体进行追踪定位
EDI技术
一、EDI的概述 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e Interchange的缩写。它是一种在公司之间传输订单、发票等作业文件的电子化手段。它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将贸易、运输、保险、银行和海关等行业性,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,实现哥有关部门或公司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处理,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过程